【 上榜心得文怎麼看? 】
可能有人看到這標題會想說:啊心得文不就用眼睛看嗎?是沒錯啦,但我的意思是:你花時間看了一篇上榜心得文,有期待從中得到什麼嗎?
網路上有許多心得文寫得非常精彩,很多還圖文並茂,印下來排個版可以拿去賣的那種。但通常很少看到「落榜心得文」,除了「誰要看?」之外,重點是還沒考試的人,本質上也都沒上榜,都有撰寫這類心得文的當事人適格。長久下來,這些能吸引同學目光的,最後可能是被篩選過的、被淘洗過的結果,其間存在的倖存者偏差,也往往讓同學忽略沒有寫在心得文裡的內容,因而產生「如果我完全複製他/她(上榜者)的經驗,就能上榜」的想像。所以首先要注意的是,這些心得文都是「參考」而已。任何人給你的任何建議,對於正要考試的你來說,僅具有參考、協力的作用,而不是對你的支配。
要避免過度相信某幾篇心得文,最好的方式就是「大量閱讀」,而且先不要帶有評價色彩。比如我民商法很弱,那就找找看有沒有跟我有類似情況,但最終仍然考上的心得文。找出幾篇符合你設定的要件之後,接著就開始篩選,把你覺得不適合你讀書習慣的先挑掉(例如A上榜者一天念16小時,努力不懈了一年才考上。這是很棒的典範沒錯,但你要上班、上課,一天能念8小時就阿密陀佛了,硬要自己念16小時,是不用睡覺嗎?那這樣,A的上榜心得文對你的參考價值就會降低);進行初步篩選後,再開始看看上榜者怎麼分配準備時間的,比如一試花多少時間準備、練習寫了多少題目、備考時有沒有準備什麼放鬆心情的小物等,然後將這些你適合參考的經驗,放進你的讀書計畫裡。而不是很形式地,看到誰誰誰推薦什麼書、什麼課程,就一股腦兒「完全複製」人家的一切,覺得別人適合的我也適合;或是看到別人念了什麼東西,但自己沒念,就患得患失到不行,真的沒必要這樣,也會讓自己心很累!
雖然有考試就會有上榜者、有落榜者,上榜心得文也會因此冒出來,但總的來說,了解自己需要什麼,才能讓這些心得文對各位同學發揮最大的效益,同時也讓你之後更有機會寫上榜心得文。
周易老師
2021.7.15